廢舊市場 廢舊物資 二手設備 回收廢料 危廢處置 固體廢物處理
部分食品類廢水做碳源好用且便宜,為啥沒在全國“遍地開花”?淀粉、酵母、制糖、肉類加工、飲料、豆腐乃至糕點餡料等眾多食品行業的廢水都有可能變身“碳源飲料”,資源潛力較大。那卡點究竟在哪里?
政策法規不完善,企業有“后顧之憂”
有了依據,才敢“步子快一點,膽子大一點”
原來,企業怕不安全、怕不合規。
山東一家企業不久前與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了“突破性”聯手——將餐廚垃圾均質液經厭氧消化后形成的沼液作為碳源供給污水處理廠。
但當地相關部門坦言,啤酒、白酒等行業有國家標準“撐腰”,而其他廢水協商排放還缺“硬杠杠”,只能邊摸索邊論證,每一步都得兼顧創新與安全。
因此,政策依據不足,成了橫在面前的“第一道門檻”。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地方探索難免放不開手腳。
長沙之所以敢試,靠的是省級支持。2024年11月,湖南省出臺水污染防治條例,明確支持酒類制造、農副食品加工等企業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可生化性強的廢水作為污水處理廠碳源補充。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還專門下發“紅頭文件”,為試點“開路”。
像這樣的“先行者”是少數,眾多有需求但害怕不確定風險的企業在期待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明確。
因此,政策要從“鼓勵”轉向“清晰”。
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直言道出當前不足:“當前廢水協商排放的政策方向是好的,但配套工作仍不夠充分、不夠規范。關鍵在于,有關部門應牽頭制定更加清晰、可操作的實施細則,例如明確列出適用此項政策的行業名錄或條件清單,而不是讓企業自己把握。”
他進一步分析,以食品行業為例,“食品”范疇下的細分行業眾多,需要明確界定哪些具體類別的廢水在何種條件下可適用協商排放。這項工作應由政府部門依托其信息與資源優勢,系統梳理各地試點經驗,總結出可推廣、可復制的管理模式,將個案探索轉化為普適性規則,從而實現從“點”到“面”的有效推廣,“真正把好事做實、做好”。
因此,首先應完善相關政策。
好消息是,政策“拼圖”正在逐步補齊。2024年10月,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檸檬酸、淀粉、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將其納入水污染物協商排放范圍。目前,這一修改單已實施。繼啤酒、白酒等行業之后,一場綠色變革正在向更多行業蔓延。
同樣是去年10月,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文,就食品加工制造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也釋放了積極信號。
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食品加工制造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不久將發布,有望在完善政策方面邁出一大步。
相關人員感嘆,以前只是鼓勵大家嘗試,但缺少依據和參照,開展工作難免“小心翼翼”。一旦政策發布,就可以“步子快一點,膽子大一點”了。
排水濃度翻數倍,會不會沖擊污水處理廠?
用“責任清單”鎖住風險,技術兜底保障達標
當食品企業參與協商排放試點后,其排水濃度提高后,會不會導致下游污水處理廠“吃不消”而超標?這是不少企業存在的顧慮。
對此,長沙市印發《食品行業執行廢水協商排放濃度限值整區推進試點工作方案》,明晰園區、企業和污水廠、生態環境部門三方責任。工業園區負責排水現狀調查、管網排查修復、科學論證分析、編制實施方案、應急處置統籌;企業和污水處理廠負責簽訂協商排放協議、調整在線監測、應急措施調整等;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手續審批、過程監管、執法監督、應急指導等。
從技術層面看,在確定符合區域實際情況的工業廢水納管排放限值時,核心是確保排污企業的廢水不會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和最終出水達標造成沖擊,不出現由于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這樣的問題。
不同食品企業排放的水質存在差異,是否會受企業每日生產狀況的影響,導致試點企業排放的混合水質不穩定,從而影響脫氮除磷效果?
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只要企業穩定生產,其水質通常是比較穩定的。在前期評估時,會將所有接入同一污水處理廠的企業一并考慮,并以企業的最大生產負荷及對應的排污峰值作為評估依據,確保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能夠應對。即使企業日產量有所波動,導致入廠水配比發生變化,由于污水處理廠本身具備一定的緩沖和處理區間,且評估時已按最大納污能力進行匹配,因此,一般不會超出設計負荷,污水處理廠完全有能力應對。
此外,促成協商排放的另外一大挑戰在于污水處理廠與排污企業的意愿能否統一。長沙市相關部門積極協調企業與污水處理廠,最終促成企業與污水處理廠簽訂免費處理協議。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當前的納管實行完全免費原則,不對排污企業收費。為此,我們通過多輪協商談判,向各方分析利弊,闡明其對企業降低減排成本、污水處理廠降低運營費用等方面的作用,才逐步推動合作落實。”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地對協商排放高濃度廢水的收費政策不一,如西南某地按0.7元/立方米對高濃度廢水收費,但均處于摸索階段。
特別申明:“廢舊市場”所推送資訊均來源于環保行業各新聞平臺,由[廢舊市場]整理編輯,非商業用途,目的在于傳遞行業信息,內容僅供參考。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廢舊市場】做刪除處理。
首頁 | 關于廢舊市場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付款方式 | 平臺執照 | 意見反饋
客服:0315-2023808
ICP經營許可證編號:冀ICP備18022173號-2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冀B2-20210043
客服熱線:0315-2023808 工作時間:9:00-21:00
共贏熱線:
0315-2023808
掃一掃
下載廢舊市場APP